基本素養 Basic Literacy

人文素養
學生應具有憐憫、尊重、關懷、及服務他人的團隊精神之素養。
Humanism quality
公民素養
學應有以人為主體的理念,具有主動、積極及參與社會之精神,並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Civic virtue
社會關懷
學生能對社會展現高度的關心及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瞭解專業倫理規範及社會不同層面之需求。
Social care
國際視野
學生應具備放眼國際之軟實力,並將其扎根本土;能了解當前國際物理治療教育與實務之發展。
International vision

核心能力 Competence

專業與跨領域能力
學生能瞭解專業理論及其臨床問題,並能正確熟練地執行各項專業技術,同時具備跨領域學習能力。
Professional and transdisciplinary abilities
專業素養
學生能瞭解專業倫理規範並能於臨床過程中實踐,能瞭解專業價值並建立專業歸屬感。
Professionalism
思考與判斷能力
具備臨床決策能力、實證醫學的觀念、運用專業理論及技術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Thinking and judgement abilities
語言與溝通能力
良好的英文聽寫能力。具備與他人溝通之能力、並能將專業的語言轉換成個案理解的語言之能力。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專業創新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學生應具備專業創新及獲取新知的能力、並體認終身學習的重要。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ies

課程概述 Course Description

1)認識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作為未來自我進修的基礎。 2)培養在更寬廣的視野中分析社會現象的「社會學想像」。
1) Recognize the basic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of sociology as the basis for future self-education. 2) Cultivat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that analyzes social phenomena in a broader perspective.

課程學習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 了解社會學理論、基本概念與研究方法,並連結到健康、疾病與照護所涉及的社會因素。
  • 透過理解社會制度與個人生活的密切相關、對社會議題的分析能力。
  • 了解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社會群體的分類機制等議題。
  • 課程進度 Progress Description

    進度說明 Progress Description
    1W1 (2/14) 課程介紹
    2W2 (2/21) 紀錄片觀賞《編碼偏見》 #社會現場:大數據與社會(moodle 討論區回應 2%)
    3W3 (2/28) 和平紀念日,放假
    4W4 (3/7) 社會學的想像 *大澤真幸,2021[2019],〈涂爾幹:發現社會〉,《給所有人的社會學史講義》,頁 180- 201。台北:衛城出版。 *Mary Brinton. 2016. “Intentions to Actions: Norms as Mechanism Linking Micro-Macro Level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社會現場:認識組員
    5W5 (3/14) 教師出國開會,自主學習 #社會現場:台文館「疾療文學展」或成大藝坊「V-10 五人攝影展」參觀與心得(moodle 心 得回應 5%
    6W6 (3/21) 文化 I:科技、自我與互動 *Turkle, Sherry. 2018[2015],〈第二章:逃避對話〉,《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 人際考驗》,頁 31-77。台北:時報出版 #社會現場:準備作業一「在線/離線生活與互動」(moodle 紀錄各組討論 2%)
    7W7 (3/28) 文化 II:信念與照護 *曾凡慈,2020,〈照護隱性障礙子女的道德工作:醫療模式、污名與預期〉,《台灣社 會學》41:95-142. Fadiman, Anne. 2016[1997].《黎亞:從醫病衝突到跨文化誤解的傷害》,頁 7-69。台北: 大家出版。
    8W8 (4/4) 兒童節,放假
    9W9 (4/11) 繳交作業一與課堂報告 Part I
    10W10 (4/18) 階層 I:階層與健康 *蘇國賢,2021,〈第五章:階級與階層〉,《社會學與台灣社會》,陳志柔、林國明編, 頁 89-113。台北:巨流。 *Wilkinson, Richard & Kate Pickett. 2019[2010]。〈貧窮或不均?〉「貧富不均如何讓人 抓狂」, 《社會不平等》,頁 31-65。台北:時報。 #社會現場:媒體識讀分享 1-4 組
    11W11 (4/25) 階層 II:制度安排與階層效應 *林宗弘、張宜君、李俊穎,2022,〈銀髮大分流:台灣中高齡⺠眾的退休選擇與個人 所得分析〉,《台灣社會學》43:103-142。
    12W12 (5/2) 性別 I:性別角色與氣質 *陳美華,2021,〈第六章:性別〉,《社會學與台灣社會》,陳志柔、林國明編,頁 115- 135。台北:巨流。 #社會現場:媒體識讀分享 9-12 組
    13W13 (5/9) 性別 II:跨世代的性別經驗 *畢恆達等,2017,〈男性青少年群體同嗨的打鬧文化:阿魯巴〉,《台灣社會學》34:1- 43。 *上野千鶴子、田房永子,《上野教授教教我!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頁 10-62。台北:麥 田出版。 #社會現場:媒體識讀分享 13-16 組
    14W14 (5/16) 繳交作業二與課堂報告 Part II
    15W15 (5/23) 客座講者:郭惠瑜老師(國立中正大學社福所) *郭惠瑜,2020,〈障礙與性別的交織:探討小兒麻痹女性⺟職經驗〉,《女學學誌》46: 79-122。 #社會現場:moodle 心得回饋(2%)
    16W16 (5/30) 期末回顧
    17W17 (6/6) moodle 繳交期末反思(5%)
    18W18 (6/13) 期末考週
     以上每週進度教師可依上課情況做適度調整。The schedule may be subject to change.

    有關課程其他調查 Other Surveys of Courses

    1.本課程是否規劃業界教師參與教學或演講?
    Is there any industry specialist invited in this course? How many times?
    2.本課程是否規劃含校外實習(並非參訪)?
    Are there any internships involved in the course? How many hours?
    3.本課程是否可歸認為學術倫理課程? 否
    Is this course recognized as an academic ethics course? In the course how many hours are regarding academic ethics topics? No
    4.本課程是否屬進入社區實踐課程?
    Is this course recognized as a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Service learning course? Which community will be engaged?

    教師上傳大綱內容
    本資訊僅提供本校師生參考。有著作權,非本校人員若欲使用本資訊,請洽本校取得授權。
    © (2008-2023)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S_SOC_T_Syllabu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