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素養 Basic Literacy

培養從事考古專業研究之學科素養
Cultivate capacity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培養南島考古研究之國際視野
Enrich global perspectives on Austronesian studies.
培養考古知識傳遞與應用之社會關懷
Advanc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archaeological knowledge and to participate social relevance.
培養長時限思維人類歷史與社會文化宏觀視野之素養
Cultivate large-scale and long-term perspectives on social developments and mankind.

核心能力 Competence

提升考古學理論、田野與研究方法運用之能力
Advance the ability of appreciating archaeological methods and theories.
提升考古材料的解讀、分析與應用之能力
Develop the ability of interpreting , analyzing , and presenting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提升考古專業寫作與學術研究之能力
Promote the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writing and academic research.
提升文化資產經營與發展之能力
Advance the ability on 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s.
提升考古知識傳遞與應用之相關能力
Enrich the capac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rchaeological knowledge.

課程概述 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主要目的在使學生對於臺灣南島民族社會文化及其當前面對的問題有一綜合性的瞭解,同時銜接臺灣南島民族誌研究與南島民族(the Austronesian-speaking peoples)以及相關人類學理論的討論。另一方面,以幾個臺灣考古研究的案例,探討結合民族誌與考古研究的可能性。課程內容包括:(1)導論、(2)臺灣南島民族社會文化,以及(3)總結。
The course offers students a broad understanding of the Austronesian-speaking people in Taiwan,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concepts relevant to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course consists of important readings on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socio-cultural life and their contemporary situations.

課程學習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 瞭解臺灣南島民族的社會文化及其當代情境
  • 思索社會文化人類學與考古學研究結合的可能發展
  • 培養閱讀、思辯與報告寫作的能力
  • 課程進度 Progress Description

    進度說明 Progress Description
    1「臺灣南島民族概論」 重點:各族概況及其與臺灣歷史社會之間的關係,尤其涉及國家、資本主義與基督宗教的脈絡
    2「排灣族」 重點:排灣族的階序社會,人、家、物以及空間的關係
    3「魯凱族」 重點:從人觀、情感與交換,探討魯凱族社會
    4「卑南族」 重點:家與社/部落如何作為分析的單位,以及原生與外來的關係
    5「阿美族」 重點:性別、年齡與空間對於理解阿美族社會的重要性
    6兒童節遇例假日補假
    7「鄒族、卡那卡那富、拉阿魯哇」 重點:社會生活與大、小社集團的特徵
    8「賽夏族」 重點:賽夏族社會的構成,以及與異族之間的關係
    9「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 重點:觀念與社會群體的構成,家與聚落的關係
    10「布農族」 重點:人觀以及其他文化基本分類觀念
    11「雅美族」 重點:「交換」、性別、家與聚落的關係,分類與生活世界
    12「噶瑪蘭族」 重點:家、人群的分類與社會生活
    13「平埔族」 重點:人群互動、文化接觸與國家治理
    14「當代議題(一)經濟與文化產業」 重點:新自由主義下的經濟生活與文化產業面貌
    15「當代議題(二)族群正名、文化展演與博物館」 重點:「族群」與「文化」成為認同標誌及其政治意涵
    16「物、社會與空間(1):家屋社會」 重點:空間作為不同範疇人群結合的機制
    17「物、社會與空間(2):區域與地方社會」 重點:什麼是理解當代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
    18「總結」 重點:重思臺灣南島民族誌的研究與未來的展望
     以上每週進度教師可依上課情況做適度調整。The schedule may be subject to change.

    課程是否與永續發展目標相關調查
    Survey of the conntent relevant to SDGs

    本課程與SDGs相關項目如下:
    This course is relevant to these items of SDGs as following:
    • 教育品質 (Quality Education)
    • 性別平等 (Gender Equality)
    • 減少不平衡 (Reduced Inequalities)
    • 永續城市與社區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和平與正義制度 (Peace justice and strong institutions)

    有關課程其他調查 Other Surveys of Courses

    1.本課程是否規劃業界教師參與教學或演講? 是,約 1 次
    Is there any industry specialist invited in this course? How many times? Yes, about 1 times.
    2.本課程是否規劃含校外實習(並非參訪)? 否
    Are there any internships involved in the course? How many hours? No
    3.本課程是否可歸認為學術倫理課程? 否
    Is this course recognized as an academic ethics course? In the course how many hours are regarding academic ethics topics? No
    4.本課程是否屬進入社區實踐課程? 否
    Is this course recognized as a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Service learning course? Which community will be engaged? No

    教師上傳大綱內容
    本資訊僅提供本校師生參考。有著作權,非本校人員若欲使用本資訊,請洽本校取得授權。
    © (2008-2023)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臺灣南島民族誌課程大綱(20210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