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素養 Basic Literacy
■ 文化素養
Cultural Literacy
□ 歷史意識
Historical awareness
□ 藝術涵養
Art and visual literacy
□ 公民素養
Civic literacy
■ 國際視野
Global Vision
■ 生命關懷
Concerns of Life
核心能力 Competence
□ 語文欣賞及運用能力
To use language skills
■ 慎思明辨能力
To think critically
□ 跨領域能力
To cross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 社會變遷因應能力
To adapt to social change
■ 生活實踐能力
To practice
□ 創新與領導能力
To innovate and lead
課程概述 Course Description
民主法治乃係現代社會主流思潮,法政哲學旨在思考什麼是我們所欲求的價值?這些價值又須透過何種制度的運作,才能成為具有客觀意義的制度性保障?是故法政哲學牽涉複雜之文化認同、倫理規範、哲學思維、政治組織等問題,乃今日公民教育極重要的一環。台灣社會由於複雜的歷史背景,一方面繼受西方法治成果,另一方面也保留了傳統文化精華,儒道思想雖然隱而不顯,卻已融入政治法律論述,在「古典/現代」身影中,展現諸多對話意趣與思辨火花。如何保存傳統思想美善面向,進而銜轉至西方法治文化,乃是本課重要目標之一。課程設計以「自然法與實證法、正義、自由、平等」四大議題為經、中西法政思想比較為緯,交錯建構出一幅多元對話的法政哲學圖像。預期目標如下: (一)簡而切要介紹中西法政主流理論,通過議題的對比參照,揭示中西文化思考重心與價值設準差異。 (二)提供具體討論案例,激發學生思辨分析、理性對話與生命實踐三大能力。 (三)徵引中國歷史、哲學相關古典文獻,建立溫情敬意之歷史觀,以更寬廣多元、和諧尊重角度,思考法政制度的過去與未來。課程學習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課程進度 Progress Description
進度說明 Progress Description | |
---|---|
1 | 第1~4週老師導讀。5~14週分組報告。桑德爾:《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第一章:福祉、自由、美德/三個出發點 |
2 | 第一章:福祉、自由、美德/三個出發點 |
3 | 第一章:福祉、自由、美德/三個出發點 |
4 | 第一章:福祉、自由、美德/三個出發點 |
5 | 第二章: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功利主義 |
6 | 第三章:我身我命歸我有/自由至上 |
7 | 第四章:募兵制與代理孕母/市場的角色 |
8 | 第五章:人權是普世價值/康德的自由主義 |
9 | 第六章:為底層爭平等/羅爾斯的自由主義 |
10 | 第七章:特定族群的大學門檻/優惠待遇 |
11 | 第八章:適才適性適本質/亞理士多德 |
12 | 第九章:有歸屬就有責任/社群主義 |
13 | 第十章:從美德到美善/重建公民意識 |
14 | 《洞穴奇案的十四種判決》簡介與導讀 |
15 | 報告組總評 |
16 | 十六週:總結(一):法治社會中的多元論述 |
17 | 十七週:總結(二):多元論述中的法治實踐 |
18 | 十八週:期末考 |
以上每週進度教師可依上課情況做適度調整。The schedule may be subject to change.
有關課程其他調查 Other Surveys of Courses
1.本課程是否規劃業界教師參與教學或演講? 否Is there any industry specialist invited in this course? How many times? No
2.本課程是否規劃含校外實習(並非參訪)? 否
Are there any internships involved in the course? How many hours? No